以下只純粹紀錄,所以文字未經太多修飾,希望有一天我能用更精確與平易近人的方式,去記錄我的內在世界。
我與原生家庭的紛爭已久,這次我想以一個角度切入,關於心智、愛、與交換
約一年前,家人希望從我薪水中拿取我必要生活費之餘剩下的所有金額來貼補家用,在經過一陣不太舒服的交流之後,我同意了,但我多補了一句話…「我願意給你們錢,但不是因為你們把我養育成人的一種“愛的交換”,而是因為單純的“我愛你們”,所以我願意給你們。」而就因為多補了這句話,造成了我與家人之間更大的裂痕,我不能理解,為什麼我不能因為我愛你就給你們我想給的,如同我小的時候你們愛我一樣,純粹的愛。而他們不能理解,為什麼我不感謝養育之恩,要像是施捨一般的給予他們東西,為什麼不能是愛的交換,孝順的體現。
最後,我搬出了家裡,家裡再也沒有我的房間。
而事實是,我們都是對的,我們在說的其實是同一件事,卻用錯了方法。
關於心智的成長
一年後的我在職場中遇到了一些事,心智逐漸成長的我,清楚我的底線與立場在哪,但我將信念謹守在心中,卻用了更為圓融與對方舒服的方式,達成我的目的,也拿到我想要的,我突然意識到,或許這就是心智的成長吧!我能夠踩穩我的立場,也知道我要前進的方向,而外在肉體的軀殼卻可以說不同的話,達成我的目標卻不會動搖我的心智。
仔細回顧,我認為能夠真誠的對待自己的內心,並知道內心真正的渴望,是開啟這種心智成長的鑰匙,我將之粗淺的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步要能坦然的面對自身的需求與渴望,並講出來(這三個字怎麼有聲音),或許是物質,或許是一個擁抱、一句話,或許是純粹的愛,講出來的當下會有點彆扭,有些不習慣,但這也是最難卻也最重要的一步。
能做到第一階段,也就成功一半了
第二階段就是能在清楚堅定自身立場與原則的狀況下,對新的觀點保持沉默,我不需要去迎合對方與自身不同的觀點,但我可以堅定自身將要做的行為,並貫徹執行。
最後也就是我現在的狀態,我知道我的立場與原則,但我可以說對方喜歡的話,做對方期待的行為,而最後的結果是雙方都滿意的雙贏局面。
在第一個階段,當我們用笨拙的字眼,混亂哭泣的情緒,隻字片語的方式去表達內心的感受時,這個實相未必能接受我們如此真誠的去表達如此純粹的感受,來自外界的反彈包含鄙視、憤怒與罪惡感等等,去年的我也被如此純粹的情緒正面擊中,但當時的我除了啜泣,與堅定地表達自身對父母純粹的愛,我並不知道該怎麼辦,我腦中只有一個聲音…「我要堅定地表達我的愛。」
而結果我的確清楚表達了我的愛與感受,但來自現實的碰撞也將我導向了一個獨立的未來,一個我需要學習的課題。即使結果不是這麼的好,我依然不後悔堅定地表達我心中的感受,我知道,我不需要為我如實地表達純粹的愛而感到抱歉。
第二個沉默階段對我來說有點快,我很快地適應這種在心中堅定感受的模式,靜默地看著其他人的行為,卻依然故我的向著我認同的選擇前去,周圍的困惑與憤怒依然,卻不會像第一階段如此強烈,更多的是不理解我的行為與信念(廢話因為我沒講啊!)。
第三個階段也就是我現在面對較為棘手的人際關係時,會使用的方法,當我認知到這個人無法接受我的想法抑或是接住我的感受時,我會說出對方所期待的話,在可以接受的程度做出對方期待我該有的行為,但我心中卻可以堅守我的信念,並在最後結果用對方舒服的方式,達成我想要的關係與結果。
關於 純粹的愛 與 愛的交換
我將這兩個主題放在一起講,是因為我遇到的事件將他們放在一起了,並不是因為他們非常適合放在一起講,至少對我來說,單看這兩個詞彙,會覺得是兩件不同的事。純粹的愛就像父母愛孩子,就像寵物愛主人,那是一種不求回報的付出與能量,我愛你是因為你是你,我沒有想要你做出什麼回饋我,我就只是愛你。而愛的交換就是我愛你因為我期待你有某些行為可以滿足我的其他需求,可能是回報我你的愛,再物質一點可能是身體,可能是錢財。
如此南轅北轍的兩件事,又怎麼可能會像呢?
那來個世俗一點的主題,孝親費算是 純粹的愛 還是 愛的交換?
如果你能很快地說出你心中的答案,那我恭喜你,因為我不行,我突然發現,這課題竟離我如此的近,而且對我的人生造成了天崩地裂的迴響,我認為那是純粹的愛,是因為我愛著我的父母家人與原生家庭,所以我願意為我家人做出我認為最好的決定,但當動機稍微改變一點點,是因為我很感謝在過去的時間中,父母的養育成人之恩時,是不是就變成一種交換了呢?
我一時語塞(即使只是在跟自己對話)
華人的禮教告訴我們,這都是對的,也都是“應該的”,但真的是應該的嗎?再加入一點條件,若父母虐待孩子呢?若這條件不是在我們預設的幸福美滿的家庭呢?那孝順與孝親費還是應該的嗎?那幸福美滿誰來定義?父母覺得幸福美滿就好嗎?還是孩子覺得幸福美滿呢?還是只要其中一人覺得是就是?這樣愛的交換有沒有合理的可能性。
無數的問題在我腦中翻騰,即使我直覺地認為應該要是 純粹的愛,我依然在思考是否有 愛的交換 的合理性存在。
然後我突然發現,他們是一樣的。
在一個充滿愛的交流環境下,自然是一個流動的循環,一如疫情之下的所有善舉與付出,一如所有宗教在勸人向善時所說的輪迴與那些終會回到自己身上的善念,純粹的愛 與 愛的交ㄏㄨ …不,我覺得更好的用詞是…『愛的流動』,其實是一樣的,當愛開始流動,便不只是在兩人之間來回,愛會流淌出去,會讓周圍的人也覺得我們開始散發著溫暖。
那是什麼造就了不理解與紛爭,不同世代對一樣感受的用字與表達行為的不同是一個,肉體的區隔、文字文化表達的不精確也都是影響(所以我支持 人類補完計劃,全部人回歸 LCL 之海!)(欸!),但若能有更多人開始思考之間的差異,了解愛的本質,了解我們其實都深愛著彼此,是不是
我也能擁抱我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