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菁英計畫:WhySoPerfect支線

2019十月底,12 & 13屆 WEB 的成員們在 Chris 的召集之下,簡短地開了一次會,內容只簡短地提及到會有一個只在我們 camp 中進行的挑戰賽,技術程度絕對遠超我們所學,過程中會有一位模擬的業主,也就是 WEB 前學員 — Askie,而與業主要如何溝通,會是我們的主要任務。

一臉懵逼的我們,靜候著挑戰的到來。

十一月一號,眾人在大會議室中,在 Chris 的指示下在一張小紙中寫下"最想與誰分到一組"的名字,一如眾人猜想的,寫下的名字就是不會被排在一起的隊員。最後「鵬化、Titan、xxxtim」「Letter、JinWen、Sosa」被分到一組,而「Ruru、雅楨、我」則成為了一個團隊。

我們三人,對自己的高要求,常常會埋首於細枝末節的問題而忽略了大方向的考量,「為何要如此的執著完美呢?」,不要鑽牛角尖,是我們這組的課題,看來…“W”ade “Y”achen “R”uru 隊名已經出現了

隊名:『 Why So Perfect 』,定案!

緊接而來的週末,因為我轉職成假日 Barista 了而無法積極參與,Yachen 與 Ruru 已先行切版與開好專案 Git 分支,週六晚當我有空終於打開電腦之時,當天只來得及趕快跟上進度,查看共筆 HackMD 與瀏覽已經爆炸的 Slack 訊息跟技術資訊,最後只好靜待週一的到來。

週一開始正式開工之後,我在潛移默化之中走上了團隊的規劃與安排的位置,接下了用 Trello 紀錄與追蹤進度的工作,並在簡單的切出少量版面之後,開始構想最後我們整體想要呈現出來的畫面,串接起各畫面並思考整合各版面的重要性,對使用者來說該有怎樣的操作體驗,「電子書」的最低需求是什麼,若我們三個任務無法在時間內做完,我們該怎麼取捨…一系列的問題不斷的在我腦中旋轉著。

在 Chris 的兩次戰術指導之下,我知道了我正在做的事情叫做「MVP最小可行性」,並在兩位隊友的同意之下,大改了我們 Trello 的任務追蹤模式,更清晰更簡潔的任務追蹤與進程安排,知道了與業主溝通過程中的一些小技巧,同時與夥伴們開始構想我們的 Demo 劇本,如何 “好好說一個故事” 。

「你家斷線的混分組員已上線!」

很有趣的一點是,到了接近尾聲之時,一問之下才發現我們這組有一個特點,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是最不重要的那個,另外兩個組員做的事情更重要更困難,感到大夥對自己的輕視與不自信,然而事實是… Yachen 的大量切版與 Jquery 等功能功不可沒,Ruru 的 JS 紀錄功能與文本的導入也不可或缺,而我充分做到了頁面間的串接整合與進度追蹤,並在 Demo 時的故事引導與作品呈現獲得了在場眾人的讚賞與肯定,“WhySoPerfect” 少了我們任何一個都不完整,最後也就不會是現在的我們,沒有一個人是不重要的。

『兩個 PM,一個 RD』「欸一!什麼啦~XD」

「為何要如此的執著完美?」的我們,最後做出了最完美的呈現。


評論